脱氧核糖核酸。又称去氧核糖核酸
是染色体
主要化学成分,同时也是组成基因
材料。有时被称为"遗传微粒",因为在繁殖过程中,父代把它们自己DNA
一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,从而完成性状
传播。
事实上,原核细胞(无细胞核)
DNA存在于细胞质中,而真核生物
DNA存在于细胞核中,DNA片断并不像人们通常想像
,是
分子。严格
说,DNA是
两条
像葡萄
相互盘绕成双螺旋形,根据螺旋
不同分为A型DNA,B型DNA和Z型DNA,詹姆斯沃森与佛朗西斯·克里克所发现
双螺旋,是称为B型
水结合型DNA,在细胞中最为常见。
这种核酸高聚物是
核苷酸
接成
序列,每一个核苷酸都
一分子脱氧核糖,一分子磷酸以及一分子碱基组成。DNA有四种不同
核苷酸结构,它们是腺嘌呤(adenine,缩写为A),胸腺嘧啶(thymine,缩写为T),胞嘧啶(cytosine,缩写为C)和鸟嘌呤(guanine,缩写为G)。在双螺旋
DNA中,分子
是
互补
核苷酸配对组成
,两条
依靠氢键结合在一起。
于氢键键数
限制,DNA
碱基排列配对方式只能是A对T或C对G。因此,一条
碱基序列就可以决定了另一条
碱基序列,因为每一条
碱基对和另一条
碱基对都必须是互补
。在DNA复制时也是采用这种互补配对
原则进行
:当DNA双螺旋被展开时,每一条
都用作一个模板,通过互补
原则补齐另外
一条
。
分子
开头部分称为3'端而结尾部分称为5'端,这些数字表示脱氧核糖中
碳原子编号。
DNA
理化结构:DNA是大分子高聚物,DNA溶液为高分子溶液,具有很高
粘度。DNA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,当核酸变性时,吸光值升高;当变性核酸可复性时,吸光值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。温度、有机溶剂、酸碱度、尿素、酰胺等试剂都可以引起DNA分子变性,即使得DNA双键间
氢键断裂,双螺旋结构解开。
DNA及其结构
发现:DNA片断模型早在19世纪,人们就发现了核苷酸
化学成分。1943年,奥斯瓦德西奥多·艾弗里证明了DNA携带有遗传信息,并认为DNA可能就是基因。詹姆斯·沃森和佛朗西斯·克里克为DNA结构
发现做出了关键
一步。他们于1953年4月25日发表了题为《脱氧核糖核酸
结构》
论文。1957年进一步
研究揭示了DNA制造蛋白质
原理。分子生物学诞生。1962年,沃森、威尔金斯、克里克赢得诺贝尔医学奖。1988年,沃森被任命为人类基因组计划
负责人。
DNA(Desoxy Ribonucleic Acid)